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温度 天气温度
监利一周天气_监利一周天气查询
tamoadmin 2024-09-22 人已围观
简介1.周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2.端午节是干吗的3.刘备为关羽报仇,为什么不先抢夺荆州,再攻打东吴?4.赤壁之战有什么主要人物5.一年三节是哪三节?6.1981年长江上游洪水的雨情水情7.描写家乡名人的作文1、周瑜打黄盖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因为黄盖是有功的老臣,因此诸将苦苦求情
1.周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2.端午节是干吗的
3.刘备为关羽报仇,为什么不先抢夺荆州,再攻打东吴?
4.赤壁之战有什么主要人物
5.一年三节是哪三节?
6.1981年长江上游洪水的雨情水情
7.描写家乡名人的作文
1、周瑜打黄盖
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
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因为黄盖是有功的老臣,因此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中蔡和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
蔡中蔡和又恰好将这一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在黄盖领军前来时,丝毫没有防备措施,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败走华容的局面出现。
2、联刘抗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以后,水陆军二十万顺势南下。周瑜向孙权分析了当下形势,如今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马超、韩遂还驻兵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
而正是严寒,曹操的战马也缺乏草料。此外,中原士兵长途跋涉到江东地区,土壤和水不会被接受,疾病将不可避免地发生。这些方面是使用士兵的烦,而曹操则是轻率表演。
将军抓住了曹操的机会,现在正处于现在。我要求带领数万名士兵,并在夏口定居,以确保将军可以打破曹操。我觉得曹操来这里死了。周瑜的话强化了孙的抵抗曹的决心。
3、草船借箭
周瑜提出让诸葛亮在十日之内赶制十万支箭的要求,诸葛亮却出人意外地说:“曹操大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他表示:“只须三天的时间,就可以办完复命。”
周瑜一听大喜,当即与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在周瑜看来,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因此,诸葛亮必死无疑。
诸葛亮告辞以后,周瑜就让鲁肃到诸葛亮处查看动静,打探虚实。诸葛亮一见鲁肃就说:“三日之内如何能造出十万枝箭?还望子敬救我!”
忠厚善良的鲁肃回答说:“你自取其祸,叫我如何救你?”诸葛亮说:“只望你借给我二十只船,每船配置三十名军士,船只全用青布为幔,各束草把千余个,分别竖在船的两舷。
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会有十万支箭。但有一条,你千万不能让周瑜知道。如果他知道了,必定从中作梗,我的就很难实现了。”鲁肃虽然答应了诸葛亮的请求。
但并不明白诸葛亮的意思。他见到周瑜后,不谈借船之事,只说诸葛亮并不准备造箭用的竹、翎毛、胶漆等物品。周瑜听罢也大惑不解。
诸葛亮向鲁肃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准备停当。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时分,他才秘密地将鲁肃请到船上。
并告诉鲁肃要去取箭。鲁肃不解地问:“到何处去取?”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问,前去便知。”鲁肃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着诸葛亮去看个究竟。
凌晨,浩浩江面雾气霏霏,漆黑一片。诸葛亮遂命用长索将二十只船连在一起,起锚向北岸曹军大营进发。时至五更,船队已接近曹操的水寨。这时,诸葛亮又教士卒将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
横于曹军寨前。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呐喊,故意制造了一种击鼓进兵的声势。鲁肃见状,大惊失色,诸葛亮却心底坦然地告诉他说:“我料定,在这浓雾低垂的夜里,曹操决不敢毅然出战。
你我尽可放心地饮酒取乐,等到大雾散尽,我们便回。”曹操闻报后,果然担心重雾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轻易出战。他急调旱寨的手六千多人赶到江边,会同水军射手,共约一万多人。
一齐向江中乱射,企图以此阻止击鼓叫阵的“孙刘联军”。一时间,箭如飞蝗,纷纷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过些时间,诸葛亮又命令船队头东尾西,靠近水寨,并嘱加劲擂鼓呐喊。
等到日出雾散,船上草把排满密密麻麻的箭枝。此时,诸葛亮才下令船队返回。还命令士卒齐声大喊:“谢曹丞相赐箭!”当曹操得知时,诸葛亮取箭船队因顺风顺水,已经离去20余里。
曹军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船队返营后,共得箭十几万枝,为时不过三天。鲁肃目睹其事,极称诸葛亮为“神人”。诸葛亮对鲁肃讲:自己不仅通天文,识地理,而且也知奇门,晓阴阳。
更擅长行军作战中的布阵和兵势,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雾可以利用。他最后说:“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瑾岂能害我!”当周瑜得知这一切以后自叹不如。
4、开拓江左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周瑜收到了孙策从历阳(今安徽和县)送来的书信,来信邀他共下江东。正在寻找政治出路的周瑜收到书信后,马上率领自己的部曲家兵数千人奔赴历阳。
同时,他还带去了大批舟船粮秣。周瑜及江东名士程普、张昭等人协助孙策先后打下秣陵、湖孰、江乘等地,赶走扬州刺史刘繇,占据他的治所曲阿(今江苏丹阳)。
十几天的时间,孙策的军队增加二万余人、战马千匹,威震江东。在继续东进之前,孙策把镇守江东要镇丹阳(今江苏南京)的重任委以周瑜。
后来周瑜拒绝袁术册封的将军称号,向袁术提出要到居巢(今安徽桐城南)为县长的请求。居巢离长江很近,周瑜的企图是,从居巢顺流而下直奔江东。
袁术不知周瑜途东归的用意,竟满足了周瑜的要求。在居巢,周瑜结识了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的豪族鲁肃。在他的劝说之下,鲁肃放弃东城县令的官职。
背叛袁术,与周瑜结伴东渡。孙策考虑舒县周氏是庐江的名门望族,派周瑜为督,可以充分利用他的家族的社会影响,以招募人马,延揽人才,扩大力量。
建安四年(199年),孙策与周瑜分率二万余人偷袭皖城。轻取皖城后,周瑜随从孙策在寻阳和沙羡,分别打败回师救皖的刘勋以及赶来救援的黄祖。
经过几次大仗,孙策俘获对方部曲士兵三万余人,战船七千余艘,实力大增。通过这次向西用兵,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今江西吉水西北)一带也尽归江东所有。
战争结束后,周瑜以中护军、领江夏太守的职务(孙策授予周瑜这一职务是在取皖城之前)镇守巴丘(今湖南岳阳),防范占据荆州(今湖南、湖北)的刘表东侵。
5、饮醇自醉
为人宽宏,唯独程普与他不睦,程普认为自己年长,经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从不关心他。后来,程普钦佩他。
并对其他人说:“这就像喝葡萄酒一样,就像喝葡萄酒一样,而你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喝醉了。”后来用于隐喻和慷慨。我不觉得自己很着迷和令人钦佩。
周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接近尾声了 报道篇幅相对少了 但是还是头条
6月8日上午,现场搜寻人员又搜寻到2名遇难者遗体,遇难人数升至434人,加上生还者14人,目前失踪人员还剩8人。目前,对“东方之星”失踪人员搜寻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专家将登船对原因进行调查。
6月8日上午,“东方之星”客船现场搜寻人员又搜寻到2具遇难者遗体。截止到昨天上午11时,共搜寻到434具遇难者遗体。湖北省军区某舟桥旅对“东方之星”船体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工作,截至6月8日,已经清理遗物1500余件,杂物200余吨。
昨天,工作人员还将“东方之星”号客轮边缘拉起警戒线,准备对船体进行封存。由长江航务管理局、荆州市、重庆市及船方代表等组成验收组,对“东方之星”号客轮现场清理工作完成情况进行验收,验收完毕后,对船体进行封存。
昨天下午,联合验收组经过两个小时的全面细致检查后确认清理完毕,各方代表分别在验收清单上签字。至此,“东方之星”现场排查清理工作全部完成。
据了解,此前获救的“东方之星”号船长、轮机长已被控制并展开讯问。相关专家还将在船上搜寻工作完成后登船调查。专家将登船分别对船舱整体结构、气象条件以及周边水域水文条件进行调查,解答事发前是否有天气预警,为何有船选择抛锚而“东方之星”却选择续航等疑问。
昨天上午10时20分左右,生还者江庚、陈书涵从监利县人民医院出院,这是“东方之星”客船翻沉第一批经治疗康复后出院的生还者。
目前,上海96名遇难者的家属全部抵达湖北监利县,已有20名遇难者和其家属DNA比对成功,家属已经确认,并认领了遇难者的随身遗物
端午节是干吗的
周瑜: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省舒城人。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实力大增。几年后挥师南下,曹操送信给孙权说:“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以张昭为首的众臣都丰张投降,只有鲁肃一人主张抵抗。当时周瑜奉命到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去了,鲁肃劝孙权将周瑜召回柴桑。周瑜回来后,对孙权说:“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槁草;驱中国大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孙权听了周瑜的话,非常激动为了表示抗曹的决心,拔刀斫破面前批阅奏章的几案说:“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曹操者,与此案同。”
这天夜晚,周瑜又单独去见孙权,分析当时军事形势:“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此开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北方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荆州刘表军队)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第二天,孙权正式任命周瑜为左军都督、程普为右军都督,又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
刘备在樊口日夜盼望孙吴军队,看见了周瑜的船队,便派人进行慰劳。周瑜说:“我有军事任务在身,不能离开办公的船舱,倘若刘备能屈尊到我船上来,那就符合我的愿望了。”刘备于是独乘一只小船去见周瑜,见面后问:“战卒有几?”周瑜说:“三万人。”刘备说:“恨少。”周瑜说:“此自足用,豫州(刘备曾任豫州刺史)但观瑜破之。”刘备想喊鲁肃来见面。周瑜说:“鲁肃受军命也不得离开办公的船舱,你可另外单独去拜访。”
周瑜担任孙刘联军的统帅,时年三十四。当时刘备军队约2万人,周瑜军队3万人,孙刘联军共约5万人。周瑜的船队沿长江上游前进,与曹军相遇于赤壁(今湖北省嘉鱼县长江南岸)。当时曹军中已流行传染病,两军初次交锋,曹军不利,引退到长江北岸,周瑜军在长江南岸。部将黄盖建议说:“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纳了这个建议,于是选冲锋战舰10艘,上载干燥的芦荻、枯干的柴草,又灌油其中,外面包上布幕,战舰尾部又系着轻快小船。在此之前,黄盖先致密信给曹操,称投降。船队驶到长江中心,张举樯帆,依次前进。曹军将士都站在营外观看,指指点点,说这是黄盖投降的队伍。黄盖的船队离北岸约二水里,同时点火,当时虽是冬天,但碰上好天气,东南风急,风力猛,火势烈,火船如箭驶入曹营,曹军船舰全部被烧毁。大火蔓延到北岸陆地曹营,一下子,火焰满天,曹军人马烧死溺死不计其数。激战中,黄盖被流矢射中,天寒堕水,为吴军救起周瑜率领轻装精锐军队继续冲击,擂鼓如雷,曹军全线溃败。曹操带领残余军队从北岸华容道(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陆上撤退。天下大雨,地上泥泞,道路不通。曹操下令疲弱士兵负草填塞泥坑,骑兵才能通过。负草的疲弱士兵陷在泥泞中,被骑兵践踏,死的又很多。刘备的军队与周瑜的军队从水路、陆路奋勇追击,追曹军至南郡(今湖北省江陵)。曹军大溃败途中又疫病流行,二十几万大军死去一大半。曹操留下曹仁、徐晃守卫江北江陵,乐进守卫襄阳,自己带领残军北还许都。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战后,孙权在江东与江西的更加巩固,刘备据有荆州大部分地区,以后又得到益州,曹操则占领了北方,从而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为关羽报仇,为什么不先抢夺荆州,再攻打东吴?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至五月为午,因此称五月为午月,“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端午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日,期为一天。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迎涛神,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蚊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夏至,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竟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兑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天中节、五月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端午节食俗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从《风土记》中记载的作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还是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用新鲜竹叶,因为乾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嘉兴“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乾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於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
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佩饰
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吴献》注)。
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除佩饰艾虎以外,端午节还有用雄黄为小儿在额头画“王”的风习,其意也在于借虎辟邪。
画额,时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长命缕,时端午节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端午的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端午的卫生习俗
①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百草”,亦药草之俗。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②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③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④茶、制凉茶。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来源亦久。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文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艾了。除艾扎作人外,也将艾扎作虎形,称为艾虎,《荆楚岁时记》注文云:“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同时也在门上挂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剑,蒲束扎的蒲龙。《帝京岁时纪胜》:“(端午)插蒲龙艾虎。”《清嘉录》卷五:“戴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桃梗是辟邪之吉物,蒜头被认为是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蓬鞭相配,以赶却鬼祟。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在湖南、浙江等地则葛藤挂于门相上,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可驱鬼辟邪。
与药、艾蒲等相联系的有蹋百草、斗百草等游戏,是古人往野外游艺之遗俗。后来发展成为插花等装饰艺术。
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这是一种辟邪巫术遗俗。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
端午也以桃印为门饰。桃是民俗中驱鬼之物,源于神荼、郁垒之神话,以桃刻印,亦为祛攘之意。《续汉书·礼仪志》:“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后世的昧符、吉祥葫芦即源于此。《梦粱录》卷三:“士官等家以生朱于午时书‘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之句”,这是宋代之俗。《燕京岁时记》又记:“端阳日用彩纸剪成各样葫芦,倒粘于门阑上,以泄毒气。”这是清代之俗。有的还在纸葫芦上垂丝穗、飘带等,更为好看,或在葫芦中剪出五毒形状,挂贴于门,亦表示将五毒之气泄尽之意,你为“倒灾葫芦”。
在唐代,专于五月五日午时于扬州扬子江心铸铜镜,以进贡皇帝,称为“天子镜”,这也是辟邪之意(见《唐国史补》)。所以后世多于门前挂镜驱邪。
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 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 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癫狂,榴花悬门 避黄巢, 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着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着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惟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躲端午,时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雨,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宋代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龙舟竞渡与祭祀屈原、曹娥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踪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 《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是日,竞渡,竞杂药。”此后,历代诗赋、笔记、志书 等记载竞渡就数不胜数了。
龙舟,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大小不一,桡手人数不一。如广州黄埔、郊区一带龙船,长33米,路上有100人,桡手约80人。南宁龙舟长20多米,每船约五六十人。湖南汨罗市龙舟则长16—22米,挠手24—48人。福建福州龙舟长18米,挠手32人。龙船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如广东顺德龙舟上饰以龙牌、龙头龙尾旗、帅旗,上绣对联、花草等,还有绣满龙风、八仙等图案的罗伞。一般龙舟没有这么多的装饰,多饰以各色三角旗、挂彩等。古代龙舟也很华丽,如画龙舟竞渡的《龙池竞渡图卷》(元人王振鹏所绘),图中龙舟的龙头高昂,硕大有神,雕镂精美,龙尾高卷,龙身还有数层重檐楼阁。如果是写实的,则可证古代龙船之精丽了。又如《点石斋画报·追踪屈子》绘芜湖龙船,也是龙头高昂,上有层楼。有的地区龙舟还存有古风,很精丽。
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有的直接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如四川、贵州等个别地区。
赤壁之战有什么主要人物
刘备替关羽报仇,为什么不先发兵夺荆州,而是直捣东吴老巢?
我们知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吕蒙所杀,导致荆州失守。刘备汉中之战刚刚耗走曹操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匆匆赶去东边收拾烂摊子了。
那么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为什么不抢夺荆州,再攻打东吴?
实际上这个问题有一个逻辑漏洞,因为荆州已经丢了,无论是不是先抢夺荆州,刘备都是在攻打东吴的地盘。这也导致,刘备对孙权发起的战争两人最终是在夷陵火拼的,而不是荆州。
但是刘备发起夷陵战争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抢夺荆州八郡的。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当年隆中对就清楚地指出益州和荆州对于蜀汉的重要性,如果想消灭曹魏,匡扶汉室,荆州重中之重,荆益二地丢失其一,如同折断一臂,东边门户大开,别说进攻中原了,不被入侵就是好事了。
荆州丢失以后,摆在刘备面前就两条路,第一个是同孙权求和,联合吴国对抗曹操,先把大头解决然后算内账。第二个就是彻底打服东吴,把荆州抢回来,甚至夷平江东,决战曹操。
我们都知道第一个选择要远远优于第二个选择,所以蜀国很多臣将规劝刘备要顾全大局,但是刘备已经是红了眼。更何况汉中之战刚取胜,现在一个头磕地上的兄弟竟然被杀了,这口气叫他咽下去比杀了他还难,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顺江而下,歼灭孙权。
为关羽报仇当然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但绝对不是全部,蜀吴矛盾其实已经久积成疾了,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属于公然“跳反”,自立蜀汉,而孙权有点尴尬的是他其实是个地方军阀,按理说还是隶属于曹操控制下的汉朝,立场就是对立的。更何况夷陵之战开打后,孙权为了避免多线作战,还想曹魏称臣,刘备刚在汉中赶跑了曹操,看孙权这副德行,他怎么忍得住,再加上张飞的两个叛将还投降孙权了,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更加加强了他消灭东吴的决心。
不过谈到夷陵之战,我们不得不介绍的人就是陆逊。其实战争初期陆逊并没有参与作战,刘备势入猛虎,夺取长江三峡峡口,攻入吴境,大破吴军占领秭归。孙权面对杀红了眼的蜀军,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加派五万人驰援前线,陆逊来到前线也被刘备死斗的决心吓了一跳,耐心说服吴军将领放弃决战,避其锋芒,伺机而动。就这样吴军后撤到了夷陵,搭建堡垒死守不出,而蜀军屯兵在难以展开兵力的百里山路。
就这样双方从正月相持到了六月,蜀军将士一开始的斗志都被炎炎酷暑消磨殆尽了,刘备见顺江而下的战略不顺利,只好把水军转移到陆地上,偃旗息鼓,停军休整,准备天气凉快下来再发动进攻。
陆逊见蜀军百里连营,四周全是树林、杂草,又正值炎热夏季,随即决定趁夜火攻连营。大火一起蜀军大乱,吴军又截断了蜀军退路,四面围攻,刘备全线崩溃,将士死伤无数、车船军资被缴获。此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刘备逃跑到白帝城,赵云带兵来援,驻扎永安,陆逊知道强取永安并非易事,于是撤军回吴。
一年三节是哪三节?
1,魏武帝曹操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时期魏国奠基人,太尉曹嵩之子。
2,孙权
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代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3,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4,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南)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5,鲁肃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中国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出生于一士族家庭;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长大。他体貌魁伟,性格豪爽,喜读书、好骑射。
东汉末年,他眼见朝廷昏庸,官吏腐败,社会动荡,常召集乡里青少年练兵习武。他还仗义疏财,深得乡人敬慕。当时,周瑜为居巢长,因缺粮向鲁肃求助,鲁肃将一仓三千斛粮食慷慨赠给周瑜。从此,二人结为好友,共谋大事。
百度百科-赤壁之战
1981年长江上游洪水的雨情水情
端午、中秋、春节。
(1)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2)中秋,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3)春节,即农历新年,一年之岁首,传统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岁、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头上又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大年。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活动演变来。
扩展资料:
中秋节源于上古天象崇拜,由祭月活动演变而来。中秋习俗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中秋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古代民间,人们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结束。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新年才算结束。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亲朋好友欢聚的日子,是人们增深感情的纽带。节日交流问候传递着亲朋乡里之间的亲情,它是春节得以持存发展的重要要义。
参考资料:
描写家乡名人的作文
1981年7月9日到14日,长江上游四川盆地腹地出现大范围的暴雨历时1天。11—13日三天雨量集中,强度大、范围广。其中以12日11时至13日11时的雨强最大。六天暴雨由9—11日、12—14日两次降雨构成。9—11日由东西向切变造成东北—西南向暴雨带。雨区主要分布在岷、沱、涪、嘉四江的中上游。三日总降雨量在105毫米以上的暴雨中心有4个,其中安宁桥站雨量206.1毫米为最大。三日雨量大于100毫米的笼罩面积为15048平方公里。12一14日由北槽南涡的天气形势继续造成在岷、沱、涪、嘉四江上中游大面积暴雨或特大暴雨。三日总雨量超过300毫米的暴雨中心有5个,其中位于嘉陵江中游的上寺站439.7毫米为最大。暴雨笼罩面积远大于9—11日降雨过程。三日雨量大于100毫米的笼罩面积为103480平方公里。
7月12日为降雨最集中的一天,范围也广,雨带呈东北—西南向。日雨量超过200毫米的有4个站,笼罩面积3700平方公里,暴雨中心上寺站的日雨量为345.8毫米。7月13日雨区范围增大,大于50毫米的笼罩面积137440平方公里。但强度有所减弱,日雨量超过200毫米的有9个站,笼罩面积1580平方公里,暴雨中心在嘉陵江九龙山站,日雨量为242.4毫米。12一13日两日降雨量占六日雨量的80—90%。
7月9—14日六天暴雨全过程,雨区分布在雅砻江下游、岷江中下游、大渡河下游、青衣江、沱江、嘉陵江、渠江、涪江等地区。暴雨中心超过400毫米的有10个站,分布在沱江上游、涪江中游、嘉陵江中游,范围达2600平方公里,最大暴雨中心在嘉陵江中游的上寺站,雨量489.6毫米。六天雨量大于300毫米的笼罩面积近2万平方公里,大于100毫米的笼罩面积达17多平方公里。笼罩面积之广,居长江上游有实测资料的首位;特别是大暴雨发生在盆地腹部,更为少见。 1981年7月初起至洪水发生前,岷江、沱江、嘉陵江等水系几乎每天都有降雨,其中1—4日为一次大面积的暴雨过程。由于暴雨连绵不断,使流域内前期土壤含水量比较大,各水系的底水也较高。7月9日开始此此次降雨后,各江上游相继于11—12日开始涨水。
岷江处于此次暴雨区边缘,降雨集中在中游成都平原。控制站高场于14日出现洪峰,洪峰流量25900立方米每秒,呈双峰型,小于实测最大年份1961年6月的34100立方米每秒,仅为15年间的最大值。
沱江上游处于鹿头山暴雨区,金堂三皇庙站洪峰流量达81l0立方米每秒,超过了历史最大洪水的1840年(7730立方米每秒),金堂县全城被淹。金堂以下区间暴雨集中。控制站伞家湾15日出现洪峰流量,高达15200立方米每秒,为建国以后的最大洪水,与1948年洪水(16200立方米每秒)相近,当时居1898年以后的第四位。
嘉陵江处于此次暴雨中心。干流金银台以上暴雨集中,强度大,各支流洪水遭遇,金银台14日出现洪峰流量31000立方米每秒,超过了历史最大的1903年(2700立方米每秒),致使下游阆中、南部、南充等县市大范围被淹没,下游控制站武胜15日出现洪峰流量28900立方米每秒。
西支涪江上中游处于暴雨的第二中心,射洪14日洪峰流量25700立方米每秒,超过1954年实测最大洪水,与1945年洪水(26200立方米每秒)相近。下游控制站小河坝15日洪峰流量28700立方米每秒,超过了1953年、1945年洪水,当时为1870年(29200立方米每秒)以后的最大值。
东支渠江处于暴雨边缘,控制站罗渡溪16日洪峰流量为14800立方米每秒,仅属一般洪水。
嘉陵江干流洪峰与渠江洪峰遭遇,加上涪江洪水的后部,致使嘉陵江控制站北碚于16日出现洪峰流量高达44800立方米每秒,大大超过了建国以后实测最大的15年洪水(37100立方米每秒),当时为1870年以后的第三大洪水(1870年为57300、1903年为53300立方米每秒)。
岷、沱、嘉陵三江洪峰,自西向东顺序注入长江,与处于暴雨边缘的江洪水(屏山洪峰流量为18600立方米每秒,组成寸滩洪峰的流量为1万立方米每秒左右)在干流基本没有相遇。寸滩洪水从7月11日至16日的5天内,水位陡涨20.35米,15日一天涨幅达10.37米,16日洪峰水位191.41米,当时成为16年以后的最高记录;洪峰流量85700立方米每秒,为1870年(100000立方米每秒)以后110年间的最大值。洪峰过寸滩后,乌江(武隆站洪峰流量仅2040立方米每秒)及三峡区间来水均不大。经河槽调蓄,洪峰流量有较大削减,于19日到达长江上游总控制站宜昌。宜昌站的洪峰水位为55.38米,当时居自1877年有水位记载以来的第四位;洪峰流量为70800立方米每秒,超过了1954年洪水(66800立方米每秒),当时为1946年设流量站以来的最高纪录,与推算的1896年洪峰流量71100立方米每秒相近。洪峰过宜昌后,清江只有800立方米每秒的来水,经太平、松滋两口分流13400立方米每秒进入洞庭湖,干流洪峰于19日到达荆江重要站沙市,洪峰水位为44.46米,当时为该站自1903年有水文记载以来的第三位。实测洪峰流量54200立方米每秒,再经藕池口分流8560立方米每秒入洞庭湖,监利站于20日出现洪峰水位35.77米,为该站自1934年设站以来的第五位。由于洞庭湖水位低(城陵矶7月16日水位仅29.55米),洪水进入中下游河段后,江湖调蓄作用显著,区间又未发生暴雨,洪峰在干流螺山以下均低于警戒水位。
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在无锡,这里是江南鱼米之乡,并且多人辈出《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想必大家都听过吧,它的作者华彦钧就是我们无锡东亭小四房人。
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又名阿炳,但由于35岁时双目先后失明,又被人称作“瞎子阿炳”。阿炳的生活经历十分坎坷。他自幼没有母亲,21岁时。父亲又患病去世。后来,阿炳得了眼病,因为没钱看病,终于不幸双目失明。阿炳只好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艰辛和苦难。
阿炳虽然生活得很艰难,但这也阻拦不了阿炳对音乐的追求。
阿炳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她都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间乐作品,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更是他的不朽名作。《二泉映月》表面上似乎描绘无锡“天下第二泉”的月夜景色,其实抒发了作者对旧社会艰难生活的深沉感受,寄托了对美好的寻觅和向往。
那乐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泣如诉,旋律优美动人,充满着浓郁的江南韵味。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二泉映月》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说:“这首乐曲太感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如今,《二泉映月》已经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甚至被美国宇宙飞船带到太空播放,传递给太空中可能存在的外星人。
阿炳还有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
有一次,国民党军阀汤恩伯要阿炳给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会。阿炳断然拒绝,遭到一顿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并编了唱词,拉起二胡痛骂他们。
抗战时期,日冠占领无锡,一个叫章士钧的人当了汉奸。阿炳知道后,也编词骂他,又遭到一顿毒打。后来,这个汉奸被日本人杀了,阿炳拍手称快,并编了一首《汗奸的下场》沿街演唱,无锡人无不叫好。
在无锡惠山黄公涧旁,坐落着阿炳的墓。墓前有着一尊阿炳的铜像,只见阿炳头戴毡帽,衣衫褴褛,瘦骨嶙峋,背上背着一只琵琶,手里还拉着二胡。他微闭双目,仿佛正沉醉在《二泉映月》哀婉动人的旋律中。
啊,阿炳,你是我们无锡永远的骄傲!作为一名无锡人我感到十分自豪,你的音乐使我感觉在梦幻之中,使我听到了你的倾诉,叹息,悲哀,辛酸和怒号从弦上流出的悲伤啊,成为了中华民族百年不朽的千古绝唱! 家乡的公园
我的家在蓬中乡,那里风景优美,空气格外清新,是一个可爱的地方。尤其是我们学校前面的公园。
春天,小草从大地妈妈的怀抱中探出嫩绿的小脑袋。被风一吹,它们就像喝醉的小伙子一样。在小草的旁边种着许许多多的花:茉莉花、菊花、夜来香等等。其中最美丽的就是夜来香。夜来香的叶子翠绿欲滴,形状还想爱心桃似的,不仔细看,还以为叶子破了洞呢!夜来香刚长出来的花骨朵儿,样子像小花生似的,十分可爱!**的小花渐渐展开了笑脸。风姑娘用她那轻飘的衣袖拂过,夜来香们摆动着柔软的身躯,随风舞动,是那么美丽,是那么自然啊!
夏天,树叶翠绿欲滴,树叶长得密密麻麻,远远望去,好像一把碧绿的大雨伞。拿把“雨伞”在火辣辣的太阳下挺身而出,为我们遮阴。孩子们有的在下面下象棋,有的在下面追逐玩耍……如果下起蒙蒙细雨,它们又能为我们遮风挡雨,就像一位位战士似的保护整个公园。
秋天,树叶变黄了。被风一吹,好像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有的落到小河里变成了小船;有的落到草地上,远远望去,就像一张金**的地毯。许多花都凋谢了,只有菊花开得那么烂。
冬天,玉树琼枝倒挂在水边成了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小河静静的,仿佛也在冬眠。嘘!不要吵醒她们__但愿它们做个好梦!
我家乡的公园一年四季景色宜人,请你有空来我的家乡公园游玩吧!
我的故乡在昆明,但是我的第二故乡在福州。
每年春夏之交,昆明最早成熟的水果是樱桃,而福州最早成熟的水果是枇杷。
初春的昆明,细雨蒙蒙,樱桃树贪婪地吮吸着雨雾带来的水分,一片片嫩叶和一个个花蕾在逐渐膨胀。天晴了,才几天,树上就开满了樱花,花瓣白里透红,花蕊是**的,微风吹来,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清香,引来许多蜜蜂和蝴蝶。
到了五一节前后,樱桃树上结满了果实。樱桃的颜色开始是青的,渐渐变成了淡红、大红,就象一张张小红脸蛋,嫩嫩的,一碰就破,非常惹人喜爱。吃起来甜中带酸,不过,看着樱桃可爱的样子,我真是舍不得吃。
几乎与昆明同时,福州的土壤和气候在孕育着枇杷。其实枇杷比樱桃稍早开花结果,在冬末,枇杷就已经顶着寒风长出花蕾。花开后,花冠是淡黄白色的,有一种它特有的芳香。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边缘象锯齿,很厚,背面有茸毛。往年,要到四月份才有枇杷卖,可是这两年,三月中旬你就可以吃到枇杷了。成熟的枇杷是**的,等到熟透了,它会变成橙**。福州的枇杷是椭圆形的,大个的象鸡蛋一般大小,不象昆明的枇杷都是圆形的。
摘一个枇杷仔细看看,黄橙橙的枇杷皮上长满了茸毛。剥开皮,黄橙橙的汁水似乎就要滴下来,咬一口,啊!甜津津的,让人越吃越爱吃。
这就是我的故乡,两个故乡,两种鲜果,世世代代养育着故乡的人们,也养育了我。我想,我真,我要吸收更多的樱桃的养分,枇杷的养分,故乡的养分。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同学们,你们猜这是什么?这就是我家乡的花生。
春天,农民伯伯们满怀希望的到农地里去播下一粒粒。渐渐地,它就长出了细细长长的茎,茎上长着一片片圆润光滑的绿叶,宛如一个个小手掌。它的花黄黄的,只有手指甲一般大,一朵朵藏在枝丫里,仿佛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似的。花落之后,地下的根上就结出一个个花生的壳是米**的,表面十分粗糙,里面却很光滑。剥开花生壳就可以见到粉红色的花生仁了。
花生全身都是宝。花生壳和花生藤可以做饲料、燃料。嘿嘿,“良药苦口利于病,梅李花生制百病”。花生具有止血功能等。花生仁是榨油的好原料。用它榨出的油清亮、纯净,是上等的是用油。
花生的食用方法也很多,可以把它做成盐水花生、五香花生等。其中,我最喜欢“奶油花生”:把花生炒熟以后,再加上一层厚厚的奶油“糖衣”。最后再撒上一些黑芝麻。这样吃起来既甜又香。而且十分的脆,令人回味无穷。
相信你听了这么多,一定口水直流了吧!那就赶快到我家乡梅李来吧,我一定会拿一大盘好吃的奶油花生招待你的!
春节,南方人不仅喜欢在家里摆放年橘,还喜欢带上一两盆年橘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在南方人的眼里,没有什么比年橘更适合表达心意的了。
年橘的故乡在广东省顺德市陈村镇。
陈村地处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部,毗邻港澳,位于广州、佛山、南海、番禺、顺德交界处。史载公元前111年,陈村已经开始栽培年橘。
在古老的岁月里,春节前后是花农们最繁忙的季节,他们摇着船橹把年橘运到陈村市场上去销售;后来,陈村自发地形成了花市,花农们只要把年橘摆到大路两旁,就有人来买。
这个季节的陈村,处处散发着年橘的芬芳,挂满了金黄果实的一盆盆橘果向人们告之着又一个丰收年的来临。年橘的品种多种多样,主要有金橘、四季橘、朱砂橘、代代橘等,每个品种的外形都不相同。
可别小看年橘,这里面蕴涵了深厚的南方传统文化。
南方人喜欢年橘,不仅是因为其色美味香,更是因为年橘象征“吉祥如意”、“大吉大利”。年橘的千年之乡陈村,每年都向世界各地销售年橘,有海外亲人的花农也总不会忘记给远在天涯的亲人送上一两盆年橘。因此,陈村人说:“有广东人的地方就有年橘。”
工艺品游艇
在我的书桌上放着一条工艺品—游艇。这条游艇造型别致、结构精巧、古香古色,具有意大利的民族风格。
这条富丽堂皇的游艇是由塑料制成的,长40厘米,宽10厘米,高15厘米。由船身和底座两部分构成。底座呈圆锥状,红色,上面布有精美的花纹。上部与船底相接。船底为黑色,船身为金**,船头是尖的。在船舱和船头之间的部分有一个可以装卸的小灯。这个灯是夜晚照明用的。因为这是一件工艺品,所以灯内没有真的灯泡。在船舱前有个底托,底托上的小孔有一个跳舞的小人。这个小人别看样子小,可是制造精细,她上身穿一件银白色的短上衣,下身是一条红色的舞裙,腰上还系着一条蓝色腰带。她双手上举,呈跳舞姿势。她的上身与两腿是用两个铜环相连的。两腿直垂下来,悬空。船舱是船的主体部分,为立体梯形,顶篷呈半圆形,前后左右的墙壁都是空的,在棱架的部分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花纹。其中有的呈鱼形,有的像花朵……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就好像鱼儿在水中嬉戏,马儿在草原上奔腾,花儿在花丛中开放,这个玲珑的小船舱还可以打开呢!在后部两个棱架的基部各有一个活动的螺丝,能把船舱的整个盖子掀起。我想这就是船舱中门的装置吧。掀开盖后,可以看到内部有一个小盒了,盒内有一排排小椅子,这样游就可以坐在舱内来观赏水上城市的外貌了。在舱盖的背面还吊着八个小灯泡,就像一个个倒挂着的酒瓶子,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在船尾还有一位船夫站着,他头戴**小礼帽,身穿白色衣裤,领子上有蓝色飘带,腰间系一条红腰带,风度翩翩,双手拿着一个船桨,这就是水手的特色,用一支桨划水,看起来,他划船的技术还十分高超呢。
这条金碧辉煌的小船不但可以当工艺品还可以当玩具。在船的底座上连有插头,把船身、小人等装好后,接通电源,船就可以转起圈来,跳舞的小人也开始转着圈地跳起舞来。舱内壁灯也跟着亮起来了,随之又响起了优美的音乐。看着,听着,我好像真的到了。作为一位贵宾坐在这富丽豪华的游艇上,有人在为我跳舞,船夫在为我划船,带我去游览这神奇的水上世界;让我观赏碧波荡漾的水道,一座座古典式的石桥;让我领略古老灿烂的文化……这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使人陶醉了,就像作梦一般。
这艘金光灿烂的游艇小巧玲珑,别具一格,是我家的珍品之一。
故乡没山,只能在天晴的时候,隐约地看到太行山的轮廓,年少的我对山里无限向往;故乡也没有水,唯一一条流经村外的小河还叫干河,童年时关于水的记忆大多来自田地里用来灌溉的机井和沟渠。但是记忆里的故乡依然美丽可爱。春天,返青的麦苗整齐得仿佛被城里的园丁修剪过,我和它们分享着成长的快乐;夏天,金色的麦穗簇拥着汗流浃背的男女老少,村里村外随处可见收获带来的忙碌和喜悦;秋天,一米多高的玉米地象是连绵的小树林让人对丰收、对自然多了一些敬畏;冬天呢?那弥漫在田间地头的雾霭与房前屋后光秃秃的老树在落日的余晖中默默交流……记忆中故乡的男人们那么容易满足,为女人一天三顿做的好吃的手擀面;女人们那么容易开心,为新添的一件又便宜又好看的花衬衫。他们尽情享受着冬天的太阳、夏天的阴凉。我仍记得每一种庄稼从播种到收获的所有环节,记得在田间劳作时父母给我讲过的为人之道。我还记得村办小学的校长如何受到全村人的尊重,我们的课余生活是那么开心、那么丰富!
故乡是我童年生活的天堂,长大后再回去看,却发现与记忆相差很远。家门口那条长街怎么变得那么短?那高大明亮的堂屋为什么变得低矮又阴暗?旁边就读过的小学校怎么不是当年的校园?曾经是村长的二叔怎么病得连我都认不出来?爱到我家窜门爱讲笑话的隔壁二奶呢?当年我那么崇拜的语文老师怎么会离开学校到城里去卖菜?还有跟我一起长大的堂妹,怎么一点也不象当年亲密无间?
我的家乡在湖北省监利县容城镇,是一个离长江较近的地方。这里有许多水产品和农作物,所以,我的家乡常被称为“鱼米之乡”。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美食,我最爱吃的是江虾、菱角、锅块。
我们这里的江虾可不像海虾一样大,它只有一到两厘米长,头上长着两根很长的胡子,这些虾子还没炒时是白色的,有些地方还是透明的,像水晶做的一样。但是你把它下锅一炒,它们立刻卷了起来,还慢慢地变成了粉红色,隔着老远就可闻到它的香味,馋得你口水直流三千尺。
在水产品中,不但有动物,还有植物,那是菱角。菱角外面有一层黑不啦叽的壳,样子就像老牛头上的一对角,角尖上长着刺,如果你拿的时候不小心,还会被刺伤。虽然它外面长得不好看,但只要你把它剖开,里面就会落出白生生的肉来。它可以蒸着吃,也可以当菜炒着吃。蒸的时候,最好用沙木蒸笼,蒸一个多小时后,开盖就是香味。我们那里,一到夏天,大街上都是卖菱角的,“卖菱角啦,沙木蒸笼蒸的菱角”的叫卖声,离很远都听得见。有时候家里图方便,会直接去了壳,放上辣椒用猛火炒,绿色的辣椒衬托着雪白的菱角肉,又好看又好吃。
我的家乡还有一种美食,那就是锅块。锅块只有冬天才有得吃。冬天里,在街头巷尾,你总能找到锅块摊。只要有人来,老板就会拿出一小块面团,里包了肉或菜,再摊成饼状,在饼上拍上芝麻,然后把它贴在用油桶改成的火炉的内壁上,火烧得很旺,不一会儿,锅块就膨胀起来,表面变成了金**,冒出一阵阵浓浓的香气,烤好了,你还可以在外面刷上辣酱或是甜酱,在大冬天里能吃上锅块,可是一种享受。
对我们家乡的美食,你感兴趣吗?如果你的家乡没有这些食物,那就到我家乡来做客吧!我请你吃遍我们家乡的美食。
Welcome to my hometown! Shanghai is my hometown. It is a modern and busy town. It has a long history. There are many big supermarkets, beautiful gardens and good factories here. It is very easy to go shopping. You can see big trees and nice flowers. There are many restaurants in Shanghai. The food tastes very delicious.You can enjoy eyery minutes of it. Many visitors come here to enjoy it.迎来到我的家乡!上海是我的故乡。这是一个现代和繁忙的城市。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有许多大型超市,美丽的花园和良好的工厂在这里。这是很容易去购物。你可以看到大树和漂亮的花朵。有许多餐馆在上海举行。食物口味非常delicious.You可以享受eyery分钟的。许多游客到这里来享受它。 在人的生命长河中,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果珍惜这一生的时间,当你将要离开人世的时侯,就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后悔.发明家爱迪生就是这样一个无怨无悔的人.他说过;有来世也好,没有来世也无所谓,反正我已经在我的一生里尽了我最大的努力.是的,他以84年的漫漫人生,为人类奉献出全部的心力,使我们的世界充满光明;舒适和快乐.
小学时代被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竟对人类的文明有如此大的贡献,像电灯,电话,电车,留声机,**,收音机等一千多种发明,完全是凭着他的超人的研究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以及不屈不挠的努力而取得的.
可以想象,一千多种发明,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而我们的爱迪生却知难而进,从来没有退缩过,他用大无畏的精神克服了所有的困难.
了解爱迪生的事迹的人一定都知道,他的一生几乎全部献给了人类的发明事业,他每天都在发明都想着发明,因为他知道,这是他的工作他必须去做,他把为人类创造幸福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而比较我们现在的有些人,整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让宝贵的时间从自己的手上一点点消失掉,以至醒悟时后悔莫及.
当然,爱迪生的发明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明电灯选择灯丝材料时,经他筛选的矿物,金属的饿种类就达到一千六百多种.因为找不到合适的灯丝材料,使得灯泡不能维持一定的时间的光亮,导致许多人批评和攻击爱迪生,甚至骂他是”幻想家””骗子””傻瓜”等,爱迪生自己也确实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然而,他凭着对科学的热爱,并没有被此打倒,他重拾信心,继续研究电灯的制作,经过13个月不曾间断的实验,在排除矿物,金属物质的同时,另劈思路,选用各种纤维,如纸,线,植物的皮及他能想到的约六千多种矿物,经过加工,最终在日本找到了最合适的灯丝产品--竹子.经过一次次的实验最后,他成功了.
”有恒为成功之本”,其实单从他医生的研究过程来看,我们就跟应该相信这句话的准确性了.正是因为有了恒心,所以才有了他事业上的成功,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光明.
以上示例告诉我们,不管作什么都要坚持不懈的努力,遇到困难时不能被打倒,而是要坚定起一个目标振作起来,从哪跌倒就应该从哪爬起来,只有这样才不是懦者的表现.我们应该和爱迪生一样,对未来充满信心.陈策,1950年生,党员,13年参加工作。大专学历,获《高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中学高级教师。现任语文教研组组长,曾任教科室副主任。他从教30年,担任班主任28年,多次受到表彰和奖励,被评为江苏省先进教育工作者,泰州市首批语文学科带头人、泰兴市首批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泰兴市优秀知识分子、泰兴县先进教育工作者、泰兴县优秀班主任、泰兴市优秀德育教师。
陈策同志在语文教学中,敢于实践,善于研究,勇于创新。在阅读教学中,他变传统的“讲读”为“品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为中学阅读教学探索了一条新路。他认为传统的“讲读”课往往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讲是主体,读是点缀。它不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而“品读”教学,着重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品味、赏析,能使之品出滋味,悟出至理。他通过“圈点——评析——玩味——深究”四个阶梯,对学生进行“品读”训练,培养了学生精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读书习惯,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他曾运用“品读”法,对省内外上过十多次公开课,受到全国中语会秘书长陈金明和省教委验收组的专家们高度赞扬,专家评课情况被记入校史。论文《变“讲读”为“品读”》在19年12月召开的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泰兴市教育局教研室为推广其“品读法”,请他上了观摩课,要求全市各中学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运用“品读法”。泰兴电视台对该课进行了全程录像,并制作了录像带。《江苏教育报》头版对该课进行了介绍和评价,称赞陈策老师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是“学习素质研究和探索中的一朵耀眼的浪花”。他发表有关“品读”教学的论文《圈点法两种》《学会给文章加注》等15篇,其中《变“讲读”为“品读”》获全国中学阅读研究论文大赛一等奖。
在作文教学中,陈策经过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系列化、科学化、多样化”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防止了写作训练知识点的重复和疏漏,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教的学生在省级以上作文大赛中多次获奖,有省一等奖、华东六省一市三等奖、全国二等奖等;在《新华日报》《青年报》等报刊上发表优秀习作20余篇。他出版了《高中作文系列指导》等作文教学专著3本;发表《类比联想》等作文教学论文8篇,其中《系列化·科学化·多样化》获泰州市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一等奖,泰州市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江苏省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二等奖。
他 家乡的名人
我的家乡在无锡,这里是江南鱼米之乡,并且多人辈出《二泉映月》这首二胡曲想必大家都听过吧,它的作者华彦钧就是我们无锡东亭小四房人。
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又名阿炳,但由于35岁时双目先后失明,又被人称作“瞎子阿炳”。阿炳的生活经历十分坎坷。他自幼没有母亲,21岁时。父亲又患病去世。后来,阿炳得了眼病,因为没钱看病,终于不幸双目失明。阿炳只好流落街头,以卖艺为生,饱受了人间艰辛和苦难。
阿炳虽然生活得很艰难,但这也阻拦不了阿炳对音乐的追求。
阿炳在黑暗,贫困中挣扎了几十年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她都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间乐作品,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更是他的不朽名作。《二泉映月》表面上似乎描绘无锡“天下第二泉”的月夜景色,其实抒发了作者对旧社会艰难生活的深沉感受,寄托了对美好的寻觅和向往。
那乐曲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如泣如诉,旋律优美动人,充满着浓郁的江南韵味。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到《二泉映月》后,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他说:“这首乐曲太感人了,像这样的乐曲应该跪下来听。”如今,《二泉映月》已经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甚至被美国宇宙飞船带到太空播放,传递给太空中可能存在的外星人。
阿炳还有三不穷:人穷志不穷(不怕权势);人穷嘴不穷(不吃白食);人穷名不穷(正直)。
有一次,国民党军阀汤恩伯要阿炳给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会。阿炳断然拒绝,遭到一顿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并编了唱词,拉起二胡痛骂他们。
抗战时期,日冠占领无锡,一个叫章士钧的人当了汉奸。阿炳知道后,也编词骂他,又遭到一顿毒打。后来,这个汉奸被日本人杀了,阿炳拍手称快,并编了一首《汗奸的下场》沿街演唱,无锡人无不叫好。
在无锡惠山黄公涧旁,坐落着阿炳的墓。墓前有着一尊阿炳的铜像,只见阿炳头戴毡帽,衣衫褴褛,瘦骨嶙峋,背上背着一只琵琶,手里还拉着二胡。他微闭双目,仿佛正沉醉在《二泉映月》哀婉动人的旋律中。
啊,阿炳,你是我们无锡永远的骄傲!作为一名无锡人我感到十分自豪,你的音乐使我感觉在梦幻之中,使我听到了你的倾诉,叹息,悲哀,辛酸和怒号从弦上流出的悲伤啊,成为了中华民族百年不朽的千古绝唱!
下一篇:沅江天气预报_沅江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