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天气温度 天气温度
光山天气预报15天气报_光山天气30天
tamoadmin 2024-06-27 人已围观
简介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2.带有秋霜的诗句3.关于江南冬天的古诗词4.陆羽为了考察茶事曾先后到过哪些地方?5.描写杭州美景流传千古的名诗佳句6.有关黄河的相关知识谷雨天气谚语如下:1. 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2.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3. 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4. 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5. 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6. 谷雨,打苞,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带有秋霜的诗句
3.关于江南冬天的古诗词
4.陆羽为了考察茶事曾先后到过哪些地方?
5.描写杭州美景流传千古的名诗佳句
6.有关黄河的相关知识
谷雨天气谚语如下:
1. 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2.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3. 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4. 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5. 清明高粱接种谷,谷雨棉花再种薯。
6. 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芒。
7. 雷打谷雨前,涝(洼)地种瓜甜,雷打谷雨后涝地种黄豆。
8. 谷怕钻心虫。
9. 干打垄,湿插苗。
10. 谷锄针,豆锄瓣。
11. 锄梦花,促棉发。
12. 一年甘薯半年粮。
13. 一季塘泥二季肥。
14. 十成,稻子,五成秧。
15. 沙山花生土山粮。
16. 高地芝麻洼地豆。
17. 窝瓜,喜阳不喜阴。
18. 稻子最,喜安,窝肥。
19. 稻收塘泥麦收粪。
20. 横栽番薯竖栽葱。
21. 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22. 三月多雨,四月多疸。
23. 水稻水稻,无水无稻。
24. 光栽不护,坝,光山,秃。
25. 芍药打头,牡丹修脚。
26. 麦不封垄,松耪不停。
27. 高田,种麦,低田种稻。
28. 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此句的意思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 …… …… …… …… …… …… ……
出处: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 …… …… …… …… …… …… ……
原文: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三峡 一作:三楚)
…… …… …… …… …… …… …… ……
译文:
卷起珍珠编织的帘,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随风飘荡的落花谁才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忧思不尽。
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 …… …… …… …… …… …… ……
注释: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
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或为帘之美称。《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玉钩:帘钩之美称。
依前:依然,依旧。春恨:犹春愁,春怨。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注:“三足鸟,青鸟也。主西王母取食。”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处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 …… …… …… …… …… …… ……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全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
词的首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
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李商隐《代赠》诗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青鸟”、“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联工稳的对仗,一人事,一时景,这律诗般的俊语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既空灵透脱而又真挚实在。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那充满“春恨”的人事内容究竟具体何指。据马令《南唐书》卷二十五载: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这样看来,词中的春恨就不是这位风流天子对景抒情的一般闲愁,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而“青鸟”句就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 …… …… …… …… …… …… ……
作者简介:
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时年47岁。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带有秋霜的诗句
一、 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 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 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 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 为宗。"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 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 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 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 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十八、黄土高原植被破坏,生态环境今非昔比
走在我们今天称之为黄土高原的莽原之上,满眼是嶙峋干裂、支离 破碎的黄土,没有树,甚至没有草,多少人曾深深感叹:人类的先民们, 怎能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发出如此灿烂的文明?
它们没有意识到的是,直到6000年前,绿色还是这里的主色调, 那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9%。
二十一、三年两决口,百年大改道
黄河一天天暴虐起来,"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亲河 终于成了"中华之忧患"。与黄河水患的搏斗,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 亡的头等大事。
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WE据1997年的统计资料显示,黄河流域人口1.07亿人,占全国的8.6%;黄河流域耕地面积1.89亿亩,占全国的13.3%;其中灌溉面积7590
万亩,占全国的9.7%;黄河流域国内生产总值4842亿元,工业总产值6015亿元,占全国的5.3%;农业总产值1509亿元,占全国的6.1%。
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信天游:
黄河船夫曲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十四、黄土高原森林第六次受大损
满清入关,短短几十年休养生息,人口由8000万增至两亿。 华北、江南人满为患,于是大量流民自发涌向西北。黄土高原又一次成为破坏的重灾区,祈连山、六盘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参天,此时完 全成了光山秃岭。
十六、呜呼!黄河!
呜呼!千百年来,我们就这样在刀斧和战火中毁灭了黄河中下游的 天然植被。可叹伐尽林木营造的无数恢宏殿宇,而今安在哉
黄土地是深厚的,也是脆弱的。因为它土质疏松,颗粒细腻,植被 一经破坏,水土流失
就极其严重。很快我们就听到了哀婉的叹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十七、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沟壑纵深
目前高原上长度在1公里以上的沟壑有30多万条,1公里以下的 支沟、毛沟更是不计其数。一道道沟壑最终的归宿都是黄河,它们不停 地切割着黄土高原,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十八、黄土高原植被破坏,生态环境今非昔比
走在我们今天称之为黄土高原的莽原之上,满眼是嶙峋干裂、支离 破碎的黄土,没有树,甚至没有草,多少人曾深深感叹:人类的先民们, 怎能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发出如此灿烂的文明?
它们没有意识到的是,直到6000年前,绿色还是这里的主色调, 那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9%。
十九、一场暴雨地形巨变
随着植被覆盖率的下降,高原上河流沟壑强烈下切,在向上延伸的同 时,两侧也在拓宽,并且发展出支沟,支沟又发展成毛沟。这样的变化, 往往只需要数年、数月、数天甚至一场暴雨过后就能完成,因此黄土高原 也被称作世界上地形改变最为迅速的地区。
二十、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
每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这些沟壑。每年流失的 16亿吨泥土,绝不仅仅是把一条河染成触目惊心的**。它随水而下, 淤塞了湖泊,冲决了丘陵,抬高了河床,涤荡了平原。
二十一、三年两决口,百年大改道
黄河一天天暴虐起来,"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亲河 终于成了"中华之忧患"。与黄河水患的搏斗,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 亡的头等大事。
二十二、守着黄河缺水,郑州可为中游一例
郑州本来因水而兴,它依傍黄河,还有贾鲁河、熊耳河、金水河从 城中流过。但随着工农业的巨大发展,污染日趋加重,引水渠道纵横交错,三条曾经流淌不尽的河流先后枯竭。至70年代,郑州已完全依赖 黄河供水。
二十三、山东缺水,越近黄河越缺水
山东的水资源情况更加紧张,人口和耕地分别占到全国的7.2% 和7.3%,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3.3%。每公顷耕地占有水量4560立方米,是全国的17.3%。是越接近黄河水资源越短缺, 到黄河一带径流深降到只有60毫米,到鲁西北的临清、冠县一带竟只 有25毫米。
黄河
黄河仅次于长江,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绥远、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份,成「几」字形,向东注入渤海,沿途汇集
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流域面积达七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因而得名。
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海拔五千四百多公尺,四周高山终年积雪。黄河源流段有星宿海,是一片无数小湖的沼泽。出星宿海后进入鄂陵湖和札陵湖到玛多,绕过积石山和西倾山,穿过龙羊峡到达青海贵德,长一千九百多公里。上游段自贵德至绥远省河口镇,长一千五百多公里。黄河在甘肃境内,穿过不少大峡谷,汇集许多支流。中游段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长一千一百多公里。河水折向南流,纵贯黄土高原,夹带着大量泥沙,汹涌而下,到了壶口,地势陡落,形成壶口瀑布,接着穿过龙门峡流到潼关,河道变宽,因汇人汾沁、洛河和消水等支流,水量大增。河水到潼关为华山所阻,折向东流,过三门峡到盂洛,便进入平原地区。下游段自孟津到山东利津县注入渤海,长八百七十多公里,由于泥沙于积,水流缓慢,两岸筑有大堤,成为高出地面的"地上河"。
黄河河道以源流段和上游段最曲折,中游段次之,而下游段则笔直。从兰州到潼关,河水绕流一个长方形的三边,那就是著名的河套,约长二千公里。占时下游河道游移不定,河水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北注入渤海,有时在山东丘陵以南夺淮流入黄海,两者相距达五百公里。
黄河流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蓝田猿人"化石的发现证明,远在五、六十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已在现今陕西蓝田县一带生活。古代黄河流域的气候比现在暖和湿润得多,加上黄土质地松疏,利于耕种,十分适宜人类居住。五千多年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仰韶文化,在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发现的遗址,不下一千多处,发现的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等,以表面红色而带彩纹的陶器最多最具特色,因此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从发现殷墟可以证明三千年前中华民族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建立了最古老的文明大国。在历史上,黄河流城经常泛滥成灾。据记载,二千多年来,黄河下游溃堤达一千五百多次,较大规模的改道有二十六次,水灾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苏、安徽,广达二十五万平方公里。河水夹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平均每年超过十六亿公吨。由于下游段地势低平,河道坡降平缓,流速减低,大量泥沙于是沉积在河床上,平均每年逾四亿公吨,其余泥沙则流到河口,冲积成向海伸展的河口三角洲,平均每年造陆达二十多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有肥原沃土,物产丰富,山川壮丽,居民几占中国总人口四分之一,耕地则约占全国四成
有关黄河的资料
[ 2007-4-22 17:37:00 | By: xing_zmc ]
跳进黄河洗不清
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
天下黄河富宁夏
不到黄河心不死
圣人出,黄河清
有关黄河的俗语、谚语、传说
有关黄河的俗语、谚语、传说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成语: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王昌龄
“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
“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唐代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宋代丘崈《黄河清》鼓角清雄占云祲。喜边尘、今度还静。一线乍添,长觉皇州日永。楼外崇牙影转,拥千骑、欢声万井。太平官府人初见,梦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闱,云章粲、凤鸾飞动相映。宝带万钉,与作今朝佳庆。勋业如斯得也,况整顿、江淮大定。这回恰好,归朝去、共调金鼎。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信天游:
黄河船夫曲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传说: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追溯黄河历史
黄河水和黄河精神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在古老的黄河流域,演出了一幕幕壮丽辉煌的剧目,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
150万年前西候度猿人在现今山西省黄河边的芮城县境内出现,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
7万年前山西襄汾丁村早期智人,3万年前内蒙古乌审旗大沟湾晚期智人,奏响了古老黄河文明的序曲。
距今10000-7000年的细石器文化遗址、7000-3700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3700-2700年的青铜器文化遗址和出现于公元前770年的铁器文化遗址等几乎遍布黄河流域。从中石器时代起,黄河流域就成了我国远古文化的发展中心。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创造发明了人工取火技术、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他们拉开了黄河文明发展的序幕。
黄河流域发现的人类文化遗址
1?细石器文化。距今10000~7000年。黄土高原多处发现该时代文化遗址,如陕西大荔沙苑、山西沁水下川等地。
2?新石器文化。距今7000~3700年。按最早发现地点及所代表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称仰韶文化,距今7000~5000年,1921年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中期称龙山文化,距今5000~4100年,1928年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晚期称二里头文化,距今4100~3700年,最早发现于河南偃师二里头,为夏代文化遗址。
3?青铜器文化。距今3700~2700年。可划分为三期:早期为二里岗文化,即郑州商城文化,距今3620年,为商代早期文化;中期为殷墟文化,即河南安阳小屯村文化,大致为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为商代晚期文化;晚期为岐山文化,即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都城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些帝王统领着中华民族把古代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顶峰。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术,唐诗、宋词、元曲是黄河文明中闪闪发光的瑰宝,发明创造和科学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而且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黄河流域历代王朝建都史实
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后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秦朝定都于咸阳,西汉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于洛阳,魏晋均定都于洛阳,隋唐均定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宋朝定都于东京(今河南开封)。 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 ,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每年中华民族都要在陕西桥山的黄帝陵祭祖,每年无数的人们都要去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寻根。黄河文明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带领中华民族象长流不息的滔滔黄河,奔向美好的未来。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 ,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 ,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 ,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关于江南冬天的古诗词
1、朝为春风条,暮为秋霜枝。
2、秋风秋露清秋节。秋雨过、秋香初发。
3、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4、秋净霜空露晓姿,水光山气总供诗。
5、露着桂枝晓,霜护菊篱秋。
6、墐户喜冬序,秋容换霜风。
7、霜积秋山万树红,倚帘楼上挂朱栊。
8、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
10、纷华落尽方开展,疏丛浅淡,孤标冷落,独傲秋霜。
11、菲菲白日晚,飒飒秋霜繁。
12、皎皎秋霜怀抱,隐隐春风眉宇,形出性中天。
13、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14、谈笑能令国势强,一时忠闰凛秋霜。
15、春菊寸许芽,霜华秋丛丛。
16、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
17、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18、秋到霜黄半亩。便准拟、携花就君酒。
19、自别母氏归刘郎,中朝琼树摧秋霜。
20、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21、遥夜一美人,罗衣沾秋霜。
22、青衫小帽这回来,安仁两鬓秋霜重。
23、手中莲锷凛秋霜,九泉归去是仙乡,恨茫茫。
24、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25、秋瓜感霜霰,茎叶飒已槁。
26、且喜薄衾围暖,却愁秋月如霜。
27、短簑冲密雨,素发净秋霜。
28、僮汲野泉兼土味,马磨霜树作秋声。
29、惆怅临清鉴,霜毛不待秋。
3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1、万卷曲肱里,胸中湛秋霜。
32、离离秋实弄轻霜,娇红脉脉,似见胭脂脸。
33、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34、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35、高风吹秋霜,庭前百。
36、翩翩红叶舞霜秋,紫禁人闲约胜游。
37、二十三霜秋,篱下作重九。
38、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39、碧江头与白云门,别后秋霜点鬓根。
40、九月霜秋秋已尽。烘林败叶红相映。
4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42、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43、秋霜明至道,春日丽光辉。
44、起行百匝几叹息,一夕绿发成秋霜。
4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6、十年霜鬓不禁秋。可怜新蝶梦,犹恋旧蚊帱。
47、秋霜剪根断,浩浩随长风。
48、霜竹且传秋信,镜蕖不作春妍。
49、直待素秋霜色里,自甘深处作孤芳。
50、数日春风着物,一夜秋霜满野,六月宛陵寒。
51、一心夜月炯长在,两鬓秋霜积未多。
52、满帘夜月耿霜秋。云梦黯歌楼。
53、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
54、乍吟乍讽何悠扬,风篁古松含秋霜。
55、春风一张王,秋霜死则已。
56、山高霜雪苦,苗叶不得抽。
57、秋霜鹤老梦寒,霁月夜摩松顶。
58、但慕春荑好,不见秋霜霏。
59、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
60、万物秋霜能坏色,四时冬日最凋年。
61、佳辰近,回首西风,渐喜秋英弄霜蕊。
62、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
6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65、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有关秋霜的诗句
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青衫小帽这回来,安仁两鬓秋霜重。
3、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抛砖引玉,借花献佛。
4、玉肌铅粉傲秋霜。准拟凤呼凰。
5、金祇暮律尽,玉女暝氛归。孕冷随钟彻,飘华逐剑飞。带日浮寒影,乘风进晚威。自有贞筠质,宁将庶草腓。
6、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7、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8、寒尽春来花独发,又逢夏雷吹喇叭。秋收时节果累累,冬雪迎客笑逐颜。
9、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0、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1、早寒青女至,零露结为霜。入夜飞清景,凌晨积素光。
12、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13、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1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5、阶兰凝曙霜,岸菊照晨光。
1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7、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18、琼钟瑶席甘露文,玄霜绛雪何足云。
19、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20、古今何事不思量,尽信邹生感彼苍。但想燕山吹暖律,炎天岂不解飞霜。
2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2、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3、城西楼上月,复是雪晴时。幽光落水堑,净色在霜枝。
24、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25、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26、情如花逝空遗恨,泪过素颜留红痕。旧情不堪回首忆,皆化悲情注心间。
27、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2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9、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晚霁江天好,分明愁。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30、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31、高阁何年结构成,朱帘卷处眼偏明。阶前古木寒云色,涧底流泉碎石声。山近烟岚浮几席,楼高星斗在檐楹。我来三伏炎蒸候,便觉清风两腋生。
描写秋霜的诗句
1、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晚霁江天好,分明愁。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宋之问《始安秋日》
5、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白居易《中秋月》
6、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他们三三两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胡适《鸽子》
7、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8、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王维《秋夜曲》
9、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李白《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10、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秋歌》
1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关于秋霜的诗句
1、未霜村舍秋先冷,无月江天夜自明。
2、城门何肃穆,五月飞秋霜。
3、难鸣候旦宁辞晦,松节凌霜几换秋。
4、明志逸秋霜。玉颜艳春红。
5、秋未霜,菊正芳。
6、春露条应弱,秋霜果定肥。
7、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
8、秋霜半入清镜,叹带眼、都移旧处。
9、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
10、秋浦锦驼鸟,人间天上稀。
11、秋清月转霜轮,河淡斗垂衣柄。
12、爰采春华,载警秋霜。
13、桂子飘香,江南秋老霜风作。
14、烟景冷苍茫,秋深夜夜霜。
15、霜秋晓,凉生日观,极目送飞鸿。
16、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17、塞叶声悲秋欲霜,寒山数点下牛羊。
18、明年诗客来吊古,伴我霜夜号秋虫。
19、梦入仙楼戛残曲,飞霜棱棱上秋玉。
20、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21、碛戍人何在,秋霜志不移。
22、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
23、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24、相招相劝欢流霞,鬓乱秋霜发乱华。
25、鸡鸣候旦宁辞晦,松节凌霜几换秋。
26、南通夏火,西瞰秋霜。
27、深著红蓝染暑裳,琢成纹玳敌秋霜。
28、去年霜降斫秋荻,今年箔积如连山。
29、帔拂疏霜簟秋玉,炎炎红镜东方开。
30、五夜有情随暮雨,百年无节待秋霜。
31、夜闻马嘶晓无迹,蛾眉萧飒如秋霜。
32、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33、葭苇霜秋,楼船月晓,渔樵能说。
34、霜落南山秋实,风卷北邻夜燎,世事正匆忙。
35、秋老芙蓉一夜霜,月光潋滟荡湖光。
36、鬓霜秋冉冉,心旆日摇摇。
37、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8、春色似嫌莺燕老,秋霜历试松筠节。
39、一钩冷雾悬珠箔,满面西风凭玉阑。
40、拒霜着秋红,夸诩颜色好。
41、清议素高乌府月,秋霜低厌涨江云。吴山山下惜轻分。
42、霜钟堂上弄秋月,微风入弦此君悦。
43、平生不得吟诗力,空使秋霜入鬓垂。
44、终去四明成大道,暂从双鬓许秋霜。
45、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46、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47、孔公荐一鹗,义烈争秋霜。
48、汉家九陛飞秋霜,公卿会立朝明堂。
49、十年罢西笑,览镜如秋霜。
5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1、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
52、不上长安道,霜鬓几惊秋。
53、老去情怀,凭君试看,鬓上秋霜色。
54、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
55、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
56、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
57、毕卓正思身夜瓮,刘章底用令秋霜。
58、燕弧带晓月,吴剑动秋霜。
59、霜积秋山万树红,倚岩楼上挂朱栊。
60、疏星澹月鱼龙夜,老木清霜鸿雁秋。
61、遥夜一美人,罗衣沾秋霜。含情弄柔瑟,弹作陌上桑。
62、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63、秋晚虽未霜,蠹叶时自零,四序逝不留,慨然感颓龄。
、十方三界恣游行,炎夏还逢,不觉秋霜。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带有孝字的诗句 。
陆羽为了考察茶事曾先后到过哪些地方?
1、何事冬来雨打窗,夜声滴滴晓声淙。若为化作漫天雪,径上孤篷钓晚江。
出处:宋·范成大《寒雨》
翻译:冬日时分,小雨拍打着窗户,夜晚雨滴的声音滴滴答答,好像淙淙的流水。如果这些雨化作漫天大雪,那么独自一人乘船去往江上垂钓该多么美好啊。
2、江南殊气候,冬雨作春寒。冰雪期方远,蕉絺意始阑。未妨溪草绿,先恐岭梅残。忽发中原念,貂裘据锦鞍。
出处:宋·苏辙《寒雨》
翻译:江南的气候特殊,冬天的雨就如春寒一般。冰雪彷佛还由很久,蕉絺的意兴彷佛已经消失了不少。不怕溪边的小草先长出绿色,就怕山岭的梅花先行凋落。忽然在这时,思念起中原来,穿着貂裘和锦鞍的样子。
3、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此时却羡闲人醉,五马无由入酒家。
出处:唐代·白居易《早冬》
翻译: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像春天一样可爱。寒霜未冻死小草,太阳晒干了大地。老柘树虽然叶子黄了,但仍然像初生的一样。这个时候的我只羡慕喝酒人的那份清闲,不知不觉走入酒家。
4、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出处:宋·卢梅坡《雪梅·其二》
翻译: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合,也会非常的俗气。当在冬天傍晚夕阳西下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5、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出处:唐·孟郊《洛桥晚望》
翻译: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描写杭州美景流传千古的名诗佳句
陆羽先抵达义阳(信阳),到车云山、震雷山、云雾山、天云山、脊云山、黑龙潭、白龙潭等茶叶产区访问茶农,了解茶叶制作工艺、山区的土质以及天气的状况。他对于茶树的一芽二叶,白毫锋苗,都要亲口品尝,然后采集一部分制成标本保存。
陆羽接着又到光州(河南潢川、光山一带)、舒州、黄州、泰州和淮南各地茶区去考察那里的制茶工艺。第二年春天,陆羽又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巴山,采集了茶树标本,并为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想出了许多办法。
至德二年(757年),陆羽渡江南下,遍访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沿途考察茶树的生长环境和生产情况,搜集了大量关于采茶、制茶的工艺。
有关黄河的相关知识
1.
杭州: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苏州: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吴越怀古 唐李远 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 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
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 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2. 杭州美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记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诗佳句请你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 李白
西江天柱远,东越海门深。
去割慈亲恋,行忧报国心。
好风吹落日,流水引长吟。
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
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 杨巨 源
曾过灵隐江边寺,独宿东楼看海门。
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
不妨公事资高卧,无限诗情要细论。
若访郡人徐孺子,应须骑马到沙村。
杭州祝涛头二首 徐凝
不道沙堤尽,犹欺石栈顽。
寄言飞白雪,休去打青山。
倒打钱塘郭,长驱白浪花。
吞吴休得也,输却五千家。
杭州观潮 姚合
楼有章亭号,涛来自古今。势连沧海 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浪高风更 起,波急石难沈。
鸟惧多遥过,龙惊不敢吟。坳如开玉 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岸摧连古 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天然与禹 凿,此理遣谁寻。
经杭州 顾非熊
郡郭绕江 ,人家近白云。
晚涛临槛看,夜橹隔城闻。
浦转山初尽,虹斜雨未分。
有谁知我意,心绪逐鸥群。
题杭州孤山寺 张祜
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观杭州柘枝 张祜
舞停歌罢鼓连催,软骨仙蛾暂起来。
红罨画衫缠腕出,碧排方胯背腰来。
旁收拍拍金铃摆,却踏声声锦 摧。
看著遍头香袖褶,粉屏香帕又重隈。
题杭州天竺寺 张祜
西南山最胜,一界是诸天。上路穿岩 竹,分流入寺泉。
蹑云丹井畔,望月石桥边。洞壑江声 远,楼台海气连。
塔明春岭雪,钟散暮松烟。何处去犹 恨,更看峰顶莲。
3. 描写杭州美景的诗句佳句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zd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2,《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代 欧阳修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译文:清明节与上巳节的时候,杭州西湖风光很好。满眼都是一片繁华景象。
谁家的车马在抢道争先?一辆有着红色轮子和金色花朵的车子,为了超前,绕从道旁的柳树行中奔驰而过。3,《杭州春望内》唐代 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4,《一枝花·杭州景》元代 关汉卿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
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译文:杭州以西那美丽的盐场就似一带贵重的琼瑶,吴山色彩万千宛若油碧的翡翠层层叠叠。
哎呀呀,看看钱塘江象是万顷的玻璃闪闪发光。5,《忆江南词三首》唐代 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容。何日更重游。
4. 流传千古佳句有哪些补充:你知道杭州的名诗佳句有哪些1——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4——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5——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6——采得百花成蜜后,不只辛苦为谁甜。7——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8——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9——莫道无心畏雷电,海龙王处也横行。
1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1——坐观垂钓者,空有羡鱼情。
1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3——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14——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1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7——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1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及生。
20——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1——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22——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2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4——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2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 写几句根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样的千古的名诗佳句江南好,风景就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柳永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王安石
6. 描写杭州美景的现代诗1.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2.万古太阴精,中秋海上生。鬼愁缘辟照,人爱为高明。
3.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4.万顷西湖水贴天,芙蓉杨柳乱秋烟。
湖边为问山多少?每个峰头住一年。5.自古多情湖上月,西湖之月恼人多。
6.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7.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8.欲写从前离阔,便安排画舸,准备新诗。
9.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10.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11.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题磻溪垂钓图唐罗隐12.《重别西湖》唐李绅13.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低头弄莲叶,莲子清如水。14.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夜泛西湖明董斯张15.不远的湖面上,三座小巧的宝塔,又像倒置的香炉,露出三只炉脚。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三潭印月。
可惜,这几日,月总在云后,水中无月。湖心岛上有很多树,叫得出名字的很多:杨柳,苍柏。
但叫不出名儿的更多。
我游着,玩着,想着:大自然真是巧夺天工,有限的空间,无限的风光。天上瑶池也不过如此。
眼前盈盈清波,处处美景,我深深地沉醉了,醉在这湖光山色里。16.山容水态依然好,惟有绮罗云散。
17.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西湖留别唐白居易18.清塘引水下藕根春风带露沾侬身待到花开如满月览胜谁记种莲人。
19.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20.瞧那西湖,宛如一面翡翠镶嵌着的宝镜,映着天、映着云、映着鸟、映着桥、映着山 湖水是恬静的,恬静得没有一丝涟漪,就像是一个准备出嫁的姑娘,蒙着一层薄薄的面纱,那么羞涩,那么温柔。
21.卷幔天河入,开窗月露微。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22.《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白居易2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4.吹管曲传花易失,织文机学羽难飘。
25. 一颗颗星星嵌在天空上,星星还是那么耀眼,湖面还是那么平静。月光静静地泻在一片花朵上,犹如刚刚洗过的牛乳一般,清晰,动人。
26.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27.扬州的西湖不同于其它地方,它是细长型的,因此得名“瘦西湖”。
面积小得称“湖”,感觉还没有我们一些地方的水库大哪,真有些叫人啼笑皆非。可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据说,风流潇洒的乾隆爷,每次下江南都会来此!28.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29.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30.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31.而今纵会空王法,知是前尘也断肠。32.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33. 水光滟潋晴方好,山色空蒙胧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汝浓抹总相宜。
西湖有如西子,淡抹浓妆,神采不同;阴晴雨雪,风韵万千。西湖的美,在于晴中见潋滟,雨中显空蒙。
无论雨雪晴阴,在落霞、烟雾下都能成景;在春花、秋月、夏荷、冬雪中各具美态。阳春三月,莺飞草长;桃红柳绿,青山含翠;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更有那烟柳笼纱中的莺啼,细雨迷蒙中的楼台--西湖四时景不同。
34.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
35.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36.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7.苏堤万柳春残,曲院风荷番雨。38.年年绿遍清明雨。
花影重帘斜日暮。39.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40.《八声甘州?戊申再到西湖》张野41.山影送斜辉,波光迎素月。
42.进了西湖公园的大门,首先看到的就是小西湖,西湖湖水清澈,碧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湖岸边,垂柳依依。一阵暖风吹过,一大片荷叶层层叠叠,像翠绿的伞。
在荷叶间,几枝含苞乍开的荷花高高的挺立在湖面上,像亭亭玉立的美人。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闻着空气里的清香,我陶醉了。丝丝阳光照在湖面,湖底好似有金子的,金光闪闪,十分动人。
43.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44.西湖的四季是美的。
春回大地,走在西湖百花齐放的白堤、苏堤上眺望着湖面,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轻舟荡漾,三潭映月如宝石般嵌在湖面。柳丝时而轻拂你的脸颊,时而在轻轻地掠过头上、肩上,再配上轻微地摇橹声和远处动听地琴声,那是多么让人陶醉呀!45.西湖的花美。
在西湖,一年四季都能看好花。春有艳丽的桃红,夏有洁净的荷花,秋有香气扑鼻的桂花,冬有傲雪的梅花。
西湖,总是以最美丽的花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西湖的树美。
湖边那婀娜多姿的柳条,似姑娘长长的秀发;那耸入云天的水杉,似英俊高大的小伙。那树冠大大的樟树下,是游客小憩纳凉的好去处,那修剪得整齐有型的灌木丛,是游客嬉戏的好地方。
46.武夷三十六雄峰,九曲清溪境不同。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
南游吟草现当代郁达夫47.环湖笙灯不夜景,暮色西子更奢*。自古英雄甘迷醉,帝王焉鼓向北心。
48.秋季的西湖,是一派成熟的景色。岸边十里飘香的桂花呀,真让人留恋往返。
49.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西湖柳枝词清田庶50.渔人收筒及未晓,船过惟有菰蒲声。
51。.。
7. 关于“杭州”的佳句(诗句)描写西湖的诗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仲夏夜之梦 垂柳依依 西湖暖风醉游人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水光潋艳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船头研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映山黄帽璃头肪,夹道青烟雀尾炉 钱 塘 湖 春 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贸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歌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阳里白沙堤。
饮 湖 上 初 晴 后 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雷 峰 夕 照 [元] 尹廷高 烟光山色淡演钱,千尺浮图兀倚空。 湖上画船归欲尽,孤峰犹带夕阳红。
苏 堤 春 晓 [明] 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曲 院 风 荷 [明] 王瀛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双 峰 插 云 [清] 陈糜 南北高峰高插天,两峰相对不相连。 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
湖 心 亭 [清] 许承祖 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 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
与 颜 钱 塘 登 樟 亭 望 潮 作 [唐] 孟浩然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通,浮天渤解党。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平 湖 秋 月 [宋] 孙锐 月冷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涌 金 门 见 柳 [元] 贡性之 涌金门外柳如金,三日不来成绿阴。 折取一技入城去,教人知道已春深。
南 屏 晚 钟 [明] 万达甫 玉屏青障暮烟飞,给殿钟声落翠微。 小径殷殷惊鹤梦,山增归去扣柴扉。
夜 泛 西 湖 [明] 董斯张 放棹西湖月满衣,千山晕碧秋烟微。 二更水鸟不知宿,还向望湖亭上飞。
花 港 观 鱼 [清] 许承祖 水上新红漾碧虚,卢园景物尽邱墟。 就中只觉游鱼乐,我亦忘机乐似鱼。
西 湖 柳 枝 词 [清] 田庶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 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沉虞卿秘监招游西湖》 南宋·杨万里 苏公堤远柳生烟,和靖园深竹映关。 船入芰荷香处去,人从云水国中还。
似寒如暖清和在,欲雨翻晴顷刻间。 能为蓬莱老仙伯,一杯痛快吸湖山。
《次林伯玉侍郎韵赋西湖春游》 南宋·陆游 西湖一别不知年,陈迹重寻麦岭边。 山远往来双白鹭,波平俯仰两青天。
残骸自觉难支久,一笑相从亦宿缘。 旅食京华诗思尽,羡公落笔思如泉。
《初夏西湖》 北宋·欧阳修 积雨新晴涨碧溪,偶寻行处独依依。 绿阴黄鸟春归后,红蘤青苔人迹稀。
萍匝汀洲鱼自跃,日长栏槛燕交飞。 林僧不用相迎送,吾欲台头坐钓矶。
苏轼《夜泛西湖》诗: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又《湖上夜归》诗: 我饮不尽器,半酣尤味长。篮舆湖上归,春风吹面凉。
行到孤山西,夜色已苍苍。清吟杂梦寐,得句旋已忘。
尚记梨花村,依依闻暗香。 又《怀西湖寄晁美叔》诗: 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
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 嗟我本狂直,早为世所捐。
独专山水乐,付与宁非天。 三百六十寺,幽寻遂穷年。
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传。 至今清夜梦,耳目余芳鲜。
君持使者节,风采烁云烟。 清流与碧巘,安肯为君妍。
胡不屏骑从,暂借僧榻眠。 读我壁间诗,清凉洗烦煎。
策杖无道路,直造意所使。 应逢古渔父,苇间自夤缘。
问道若有得,买鱼弗论钱。 李奎《西湖》诗: 锦帐开桃岸,兰桡系柳津。
鸟歌如劝酒,花笑欲留人。 钟磬千山夕,楼台十里春。
回看香雾里,罗绮六桥新。 苏轼《开西湖》诗: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周立勋《西湖》诗: 平湖初涨绿如天,荒草无情不记年。
犹有当时歌舞地,西泠烟雨丽人船。 夏炜《西湖竹枝词》: 四面空波卷笑声,湖光今日最分明。
舟人莫定游何外,但望鸳鸯睡处行。 平湖竟日只溟蒙,不信韶光只此中。
笑拾杨花装半臂,恐郎到晚怯春风。 行觞次第到湖湾,不许莺花半刻闲。
眼看谁家金络马,日驼春色向孤山。 春波四合没晴沙,昼在湖船夜在家。
怪杀春风归不断,担头原自插梅花。 欧阳修《西湖》诗: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赵子昂《西湖》诗: 春阴柳絮不能飞,两足蒲芽绿更肥。
只恐前呵惊白鹭,独骑款段绕湖归。 袁宏道《西湖总评》诗: 龙井饶甘泉,飞来富石骨。
苏桥十里风,胜果一天月。 钱祠无佳处,一片好石码。
孤山旧亭子,凉荫满林樾。 一年一桃花,一岁一白发。
南高看云生,北高见月没。 楚人无羽毛,能得凡游越。
范景文《西湖》诗: 湖边多少游观者,半在断桥烟雨间。 尽逐春风看歌舞,凡人着眼看青山。
张岱《西湖》诗: 追想西湖始,何缘得此名。恍逢西子面,大服古人评。
冶艳山川合,风姿烟雨生。奈何呼不已,一往有深情。
一望烟光里,苍茫不可寻。吾乡争道上,此地说。
8. 描写“杭州美景”的现代诗都有哪些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释义:在六月的西湖,风景不同于其他的季节,荷叶十分碧绿,照着天的荷花十分的红。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题临安邸》林升。
释义:暖风让来游玩的人都醉了,把杭州当作了汴州。
3、山水若从奇处看,西湖终是小家容。——《南游云草》郁达夫
释义:山水若从奇异的角度来看,西湖还是十分一般啊。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苏轼
释义:把西湖比作西施,淡妆还是浓妆都合适。
5、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冷雨亭》林禛
释义:西湖载歌载舞,回过头去发现已经不是那个时候了。
6、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忆江南》白居易。
释义:江南好,风景还和从前一样。刚升起太阳时花儿红的香火一样,春天时江水绿的像蓝色。能不怀念江南吗?江南的回忆,最怀念的是杭州。
7、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采桑子》欧阳修。
释义:花开后的西湖十分的好,一片的残花落地。
8、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释义:最喜欢在西湖的东边走上一走,绿荫的湖里映衬着白的沙子堤坝。
9、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白居易
释义:轻巧的小船和船桨在西湖游荡,绿水十分的美,芳草成了长长的堤坝,隐隐约约的歌声四处传来。
关于黄河的资料第一个资料 (在最下面HO~~)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公里(1万多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关于黄河的资料第二个资料
一、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 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 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 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 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 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 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 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 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 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 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 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 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 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 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 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 之地。
六、历史兴盛的基础
地质学家们发现,黄土具备优良的解理性,适合开掘窑洞居住; 农学家们发现,黄土中各种矿物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们渐渐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凿窑洞居住,种植五谷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兴盛起来,华夏先祖的足迹踏遍了黄土地。 随后的日子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兴盛于此,立国800年的周朝源 起于此,而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勃兴于此。
七、远古时代文明的启蒙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 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山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一片绿野间狩猎采集,度过了华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历史记述改造自然的功绩
这里确实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这里也难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传说,神农氏曾教民稼穑。耐人寻味的是,神农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传授的实际上是焚林垦殖。
《孟子》中记载了三皇五帝烧山林的"功绩": "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在诗经中,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木叮叮, 鸟鸣嘤嘤。"
九、黄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损
始皇帝统一六国,大量人口随之进入关中,垦殖面积大增。与此同 时,他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寝,大肆砍伐关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 年(公元前214年),蒙恬击溃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大片土地,随后 实行屯垦戍边,多次向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移民,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 原本一望无际的草原变成了农耕区。
十、黄土高原森林第二次受大损
西汉时期,天下大治,中国人口激增至6000万。向西北开拓移 民成为解决人口膨胀压力的主要手段,仅汉武帝时期,就向西北边塞迁 徙了70余万人口。西汉将匈奴赶到遥远的漠北,将大片林牧区变成了 农耕区。西汉在河套开发的引黄灌溉工程,是以宁夏内蒙的贺兰山森林 和陕北森林的大破坏为代价的。
十一、黄土高原森林第三次受大损
唐朝立国之初,励精图治,经济迅速恢复。由于其经济贸易外交 的中心皆偏于西北,因而西北地区的屯田垦殖搞得有声有色。黄土高 原的林牧区开辟了大片农田,垦田数十万亩。每丁耕田有二三百亩, 广种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积破坏。
唐代定都黄土地的中心城市-长安。盛唐气象,国力达到顶峰, 都城的规模当然前无古人,耗用木材无数。仅就长安附近而言,唐代除了在宝鸡、眉县、周至、户县等邻近山中采伐外,还远到岐山、陇山和当时岚州(今岚县)、盛州(今内蒙额尔多斯高原一带)采办。
十二、黄土高原森林第四次受大损
宋代建都开封,因为洛阳附近黄河南北的山岭早被砍伐一空了, 不得不远去吕梁山采伐,当时渭河上游林区也横遭暴劫。史载北宋刚 刚立国,就在秦陇之间大肆采伐。陕西秦岭、子午岭、罗山,宁夏贺 兰山、大盘山,甘肃沼河、陇南山地,森林先后遭到破坏。宋朝官商 每年仅从陕甘间的陇山就采得大木万株以上,竟使当时开封城内良木堆积如山,私商采卖木材更是不计其数。
十三、黄土高原森林第五次受大损
明朝重得西北,重视屯田,以便以屯养军,以军隶民。当时"屯 田普天下","而西北为最"。明初驻屯雁门、偏关长城附近时,那 里因山势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鲜径行,骑不能入"。到了明中叶, 北京的高官显贵,边关将士,当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 夫为邻,逐之不可,禁之不从"。单是每年贩运到北京的林木,就不 下百万根。
十四、黄土高原森林第六次受大损
满清入关,短短几十年休养生息,人口由8000万增至两亿。 华北、江南人满为患,于是大量流民自发涌向西北。黄土高原又一次成为破坏的重灾区,祈连山、六盘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参天,此时完 全成了光山秃岭。
十五、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
六千年后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成了名副其实的一片黄土。 黄土本身土质疏松,没有任何抗冲性,完全依靠地面植被及其根系的保 护。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森林为最,草原次之,农作物则几乎为零。 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扫平具备保护能力的天然植被,代之以没有保护 能力的农作物。
十六、呜呼!黄河!
呜呼!千百年来,我们就这样在刀斧和战火中毁灭了黄河中下游的 天然植被。可叹伐尽林木营造的无数恢宏殿宇,而今安在哉?
黄土地是深厚的,也是脆弱的。因为它土质疏松,颗粒细腻,植被 一经破坏,水土流失就极其严重。很快我们就听到了哀婉的叹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十七、黄土高原植被破坏沟壑纵深
目前高原上长度在1公里以上的沟壑有30多万条,1公里以下的 支沟、毛沟更是不计其数。一道道沟壑最终的归宿都是黄河,它们不停 地切割着黄土高原,成为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十八、黄土高原植被破坏,生态环境今非昔比
走在我们今天称之为黄土高原的莽原之上,满眼是嶙峋干裂、支离 破碎的黄土,没有树,甚至没有草,多少人曾深深感叹:人类的先民们, 怎能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发出如此灿烂的文明?
它们没有意识到的是,直到6000年前,绿色还是这里的主色调, 那时这里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9%。
十九、一场暴雨地形巨变
随着植被覆盖率的下降,高原上河流沟壑强烈下切,在向上延伸的同 时,两侧也在拓宽,并且发展出支沟,支沟又发展成毛沟。这样的变化, 往往只需要数年、数月、数天甚至一场暴雨过后就能完成,因此黄土高原 也被称作世界上地形改变最为迅速的地区。
二十、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
每年倾泻16亿吨泥沙,90%来自黄土高原这些沟壑。每年流失的 16亿吨泥土,绝不仅仅是把一条河染成触目惊心的**。它随水而下, 淤塞了湖泊,冲决了丘陵,抬高了河床,涤荡了平原。
二十一、三年两决口,百年大改道
黄河一天天暴虐起来,"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亲河 终于成了"中华之忧患"。与黄河水患的搏斗,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 亡的头等大事。
二十二、守着黄河缺水,郑州可为中游一例
郑州本来因水而兴,它依傍黄河,还有贾鲁河、熊耳河、金水河从 城中流过。但随着工农业的巨大发展,污染日趋加重,引水渠道纵横交错,三条曾经流淌不尽的河流先后枯竭。至70年代,郑州已完全依赖 黄河供水。
二十三、山东缺水,越近黄河越缺水
山东的水资源情况更加紧张,人口和耕地分别占到全国的7.2% 和7.3%,而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2%。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有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平的13.3%。每公顷耕地占有水量4560立方米,是全国的17.3%。是越接近黄河水资源越短缺, 到黄河一带径流深降到只有60毫米,到鲁西北的临清、冠县一带竟只 有25毫米。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将进酒
唐·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黄河,你是民族的摇篮,五千年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故事在你周围扮演……”。
《黄河颂》的歌词,道出了黄河的悠久历史,唱出了黄河的不朽功绩。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闻名的巨川。
——摘自《黄河颂》
与尔同消万古愁
黄河夜泊
〔明〕李流芳
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
吴会书难达,燕台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
渡黄河
〔明〕谢榛
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过黄河
〔明〕李东阳
清口驿前初放船,
长淮东下水如弦。
劲催双橹渡河急,
一夜狂风到海边。
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王之涣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艄公号子声声雷,船工拉纤步步沉。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
“一条飞龙出昆仑,摇头摆尾过三门。吼声震裂邙山头,惊涛骇浪把船行。”
“三气周瑜在江东,诸葛亮将台祭东风。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唐 柳中庸《征人怨》)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唐 李白《古风》)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唐 李白《寄远》)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唐 杜甫《黄河》)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中州。
与黄河有关的民间故事: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黄河是一匹很难驯服的野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个龇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着万顷良田。咬啮着千万重山,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只能在山尖、沟底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那时候,宁夏不是一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叠,沟壑纵横,没有一块平坦坦的田地,也没有一块田能灌上黄河水。
传说,牛首山上住着几户回回和汉人,他们人老几辈在山底挑水,在山头上种地。老老小小忙个不停,却吃不饱,穿不暧,天长日久,谁也 受不了这种折磨。
有一年,一个七十开外的老回回,名叫尔德,在山上开了一个瓜果园,种了些黄瓜。他每天起早贪黑,到黄河里去挑水浇黄瓜,肩膀压肿了,脚底起皮了,精心地务育着黄瓜,黄长得又嫩又甜。
这一天尔德老汉累了,躺在菜园门上睡着了。
他刚睡熟,就梦见天空飘来一朵白云,渐渐地,那白云变成了一个白胡子阿訇,抖动着银色的胡须,对尔德老说:“今天有两场大风,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场黄风,能把黄瓜吹蔫;后晌有一场黑风,能使黄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风,你都不要把黄瓜摘下来。
尔德老汉惊醒一看,不见了白胡子阿訇,却见北面黄风弥天盖地,霎时刮到牛首山来了。尔德老汉细细瞅着黄瓜,果然一个个蔫了,他心里非常难过,一年的血汗白费了,可一想起白胡子阿訇的话,就没有动。
到了后晌,一股黑风过,吹得山摇地动,树叶落下一层又一层。尔德老汉一看,黄瓜快要落地,他气得摘掉了一个又蔫又小的黄瓜使劲扔进了黄河。黄河马上断了一条线。像神仙用刀切过一样,清清楚楚地看见了河底,尔德老汉往下猛扑时,河水“哗”地一下又并拢了。老汉又累又饿,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乱舞,晕晕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这时,尔德老汉又听见那位白胡子阿訇说“这黄瓜就是征服黄河的钥匙,它可以叫黄河断流,也可叫黄河听人的话。可现在黄河叫黄风和黑风这两个伊比利斯折腾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种一园子黄瓜,黄瓜熟了的时候,你拣最大的一个扔进黄河里。那时,你走进河底洞里,珠宝由你挑,粮种由你拿,还有一把宝剑可以斩龙杀妖,驯服黄河,你指哪里,黄河水就流向哪里。”
第二年,勤劳的尔德老汉又种了一园子黄瓜,他不怕路远,不惜流汗,从黄河里挑水浇瓜。工夫不负苦心人,最后,园子里结了一个三尺长的黄瓜,长得像一把钥匙。老汉高兴地日夜睡在瓜园里,一直等到瓜熟。
这一天,天气晴得没一点子云彩。尔德老汉把那三尺长的黄瓜摘下来,念了个“太斯米”,扔进黄河里。这时只听黄河一声咆哮,裂开了一条长缝河底的石头都看得清清楚楚。尔德老汉下到河底,见靠着河岸有个洞,洞里珍珠玛瑙应有尽有。老汉拿了些,刚往出走时,听得一阵暴风狂吼,一时河面上波涛滚滚,一浪高过一浪。尔德老汉拿起宝剑向那黑旋风和黄旋风左右猛劈几十剑。一会儿,黑风和黄风吹出天边去了。
这时,黄河的断缝渐渐地合严。尔德老汉想起白胡子阿訇的嘱咐,这宝剑可以征服黄河,他心里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黄河填满沟壕,淤平山梁。老汉手持两把宝剑,向黄河猛劈下去,黄河的水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长城,只是节节升高,远远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后,南至六盘山,西至贺兰山,到处都是水,只留下几个山尖尖。尔德老汉这才抽出宝剑,叫黄河水向前流去。
从此以后,山大沟深的宁夏,变成了一马平川,居住在黄河两岸的回汉人民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开渠造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神话传说:
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是河图;二是开山斧;三是避水剑。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古时候,在华阴潼乡有个叫冯夷的人,不安心耕种,一心想成仙。他听说人喝上一百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化为仙体。于是就到处找水仙花。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到处漫流,经常泛滥成灾。地面上七股八道,沟沟汊汊全是黄河水。冯夷东奔西跑找水仙花,就常渡黄河、跨黄河、过黄河,常和黄河打交道。转眼过了九十九天,再找上一棵水仙花,吮吸一天水仙花的汁液,就可成仙了。冯夷很得意,又过黄河去一个小村庄找水仙花。这里的水不深,冯夷趟水过河,到了河中间,突然河水涨了。他一慌,脚下打滑,跌倒在黄河中,活活被淹死。
冯夷死后,一肚子冤屈怨气,咬牙切齿地恨透了黄河,就到玉帝那里去告黄河的状。玉帝听说黄河没人管教,到处横流撒野,危害百姓,也很恼火。他见冯夷已吮吸了九十九天水仙花的汁液,也该成仙了,就问冯夷愿不愿意去当黄河水神,治理黄河。冯夷喜出望外。满口答应。这一来可了却自己成仙的心愿,二来可报被淹死之仇。
冯夷当了黄河水神,人称河伯。他从来没有挨过治水的事儿,一下子担起治理黄河的大任,束手无策,发了愁。咋办呢?自己道行浅,又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玉帝告诉他,要治理好黄河,先要摸清黄河的水情,画个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乡亲们都讨厌他好逸恶劳,没人答理他。他找到村里的后老汉,讲了他治理黄河的大志。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干事要干到底,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人手不够,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等河伯把河图画好,已年老体弱了。河伯看着河图,黄河哪里深,哪里浅;哪里好冲堤,哪里易决口;哪里该挖,哪里该堵;哪里能断水,哪里可排洪,画得一清二楚。只可叹自己没有气力去照图治理黄河了,很伤心。河伯想想,总有一天会有能人来治理黄河的,那时,把河图授给他,也算自己没有白操心。
河伯从此就在黄河底下安度晚年,再没有露面。不料,黄河连连涨水,屡屡泛滥。百姓们知道玉帝派河伯来治水,却不见他的面,都骂河伯不尽职尽责,不管百姓死活。
后老汉在病床上天天盼河伯,一晃好些年不见面。他对治理黄河的事不放心,要去找河伯。他儿子叫羿,射箭百发百中。无论后老汉如何讲,羿不让他去找河伯。后老汉不听儿子劝阻,结果遇上黄河决口,被冲走淹死,连尸体都没找到。后羿非常恨河伯,咬着牙说,早晚要把河伯射死。
后来,到了大禹出来治水的时候,河伯决定把黄河河图授给他。
这一天,河伯听说大禹带着开山斧、避水剑来到黄河边,他就带着河图从水底出来,寻找大禹。河伯和大禹没见过面,谁也不认谁。河伯走了半天,累得正想歇一歇,看见河对岸走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英武雄伟,想必是大禹,河伯就喊着问起来:“喂,你是谁?”
对岸的年轻人不是大禹,是后羿。他抬头一看,河对岸一个仙风道骨的老人在喊,就问道:“你是谁?”
河伯高声说:“我是河伯。你是大禹吗?”
后羿一听是河伯,顿时怒冲心头,冷笑一声,说:“我就是大禹。”说着张弓搭箭,不问青红皂白,“嗖”地一箭,射中河伯左眼。河伯拔箭捂眼,疼得直流虚汗。心里骂道:“混帐大禹,好不讲道理!”他越想越气,就去撕那幅水情图。正在这时,猛地传来一声大喊:“河伯!不要撕图。”河伯忍痛用右眼一看,对岸一个头戴斗笠的人,拦住了后羿。这个人就是大禹,他知道河伯画了幅黄河河图,正要找河伯求教呢。后羿推开大禹,又要搭箭张弓。大禹死死拽住他,把河伯画图的艰辛讲了,后羿才后悔自己冒失莽撞,射瞎了河伯的左眼。
后羿随大禹一同趟过河。后羿向河伯承认了过错。河伯知道了后羿是后老汉的儿子,也没多怪罪。大禹对河伯说:“我是大禹,特地来找你求教治理黄河的办法哩。”
河伯说:“我的心血和治河办法都在这张图上,现在授给你吧。”
大禹展图一看,图上密密麻麻,圈圈点点,把黄河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水情画得一清二楚。大禹高兴极啦。他要谢谢河伯,一抬头,河伯跃进黄河早没影了。
大禹得了黄河水情图,日夜不停,根据图上的指点,终于治住了黄河。
历史人物:
夏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大澄、张曜
俗语、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成语:
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
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唐代刘禹锡写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宋代丘崈《黄河清》鼓角清雄占云祲。喜边尘、今度还静。一线乍添,长觉皇州日永。楼外崇牙影转,拥千骑、欢声万井。太平官府人初见,梦熊三占佳景。皇恩夜出天闱,云章粲、凤鸾飞动相映。宝带万钉,与作今朝佳庆。勋业如斯得也,况整顿、江淮大定。这回恰好,归朝去、共调金鼎。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民谣:
黄河滚滚波浪翻,牛皮筏子当轮船
九曲黄河十八湾,宁夏起身到潼关,万里风光谁第一?还数碛口金银山
信天游:
黄河船夫曲
你晓得天下黄河几十几道湾哎? 几十几道湾上,几十几只船哎?
几十几只船上,几十几根竿哎? 几十几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
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 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九十九只船上,九十九根竿哎, 九十九个那艄公嗬呦来把船来搬。